公司资讯
其实,在我们中国的美术片领域,也有一个神一样的存在: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(以下简称“上美影厂”)。
《大闹天宫》《九色鹿》《小蝌蚪找妈妈》《猪八戒吃西瓜》……你能想到的古早国产动画,基本都出自它手。
这些动画片可以说是80后共同的童年记忆。那些经典的故事形象和熟悉的故事情节,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了我们的脑海中。
今天,我们不妨就借着上美影厂的经典作品,一起走进中国动画那个绚烂夺目、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吧~
(文末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大惊喜,我给大家找到了362部上美影厂的动画片,一定要记得领取哦~)
早期的动画创作者从水墨画、壁画、雕刻、民间工艺和地方戏曲等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,逐渐形成一种民族化的艺术风格。
它的前身,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股。1957年刚成立时,只设有动画、木偶和剪纸3个制片部门。
随着它不断发展壮大,集结了中国美术电影创始人万氏兄弟、漫画家特伟、美术家靳夕、儿童文学家金近等众多知名艺术家。
五十年代前期,刚进入彩色片时期的上美影厂,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术,拍摄了《小小英雄》《小梅的梦》《乌鸦为什么是黑的》等一系列木偶片。
影片改编自寓言“临阵磨枪”,讲的是一位得胜归来的大将军,因为骄傲自满、荒废武艺,最后被敌人活捉的故事。
为此,他们远赴北京、山东、河北,搜集了大量的古代绘画、雕塑、建筑等资料,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,才完成了这部作品。
影片中,从人物形象、动作神态到台词配乐、场景设计,都融入了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,让人过目难忘。
当时,动画界著名的“万氏兄弟”之一的万古蟾,刚从香港返回内地,正赶上上美影厂想要大力发展民族风格动画片。
他们吸取了中国民间皮影戏、北方剪纸和窗花的艺术特点,在1958年,完成了中国及世界上的第一部彩色剪纸片。
尽管初期技术简陋,但因为有了这次尝试,上美影厂才确立了剪纸片这个新片种,并陆续拍出《渔童》《猴子捞月》等经典作品。
这段时间,除了前面提到的几部,还涌现出《牧笛》《三毛流浪记》《没头脑和不高兴》《草原英雄小姐妹》等一批优秀作品。
影片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《西游记》中的前七回,分为上下两集(共140分钟),先后于1961年和1978年上映(实际上,下集在1964就制作完成了)。
当时,上美影厂将所有精兵强将都投入到这部片子的创作中,还找来“万氏兄弟”之一的万籁鸣担纲导演。
50分钟的上集和70分钟的下集,仅绘制的时间就投入了近两年,制作成本更是高达100万人民币(在60年代,绝对算巨资)。
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,它不仅在国内外屡获大奖,更为后来的“西游”作品留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孙悟空形象。
万籁鸣又找到时任原动画创作组组长的严定宪,让他在张光宇设计手稿的基础上,结合动画制作需求,重新设计一个孙悟空。
最后,经过反反复复多次修改,才有了这个脸上涂着桃心形油彩,身穿鹅上衣、腰束虎皮裙、脚踏黑靴的形象。
当时,《大闹天宫》不仅在国内上映,还向44个国家和地区输出、发行和放映,包括英国的BBC等。
美联社在报道中评论称,“这部影片惟妙惟肖,有点像《幻想曲》,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。美国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。”
一部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,与《大闹天宫》并称为“中国手绘动画电影双壁”的《哪吒闹海》;
另一部是改编自新疆民间传说南宫NG·28,入围了奥斯卡金像奖的《阿凡提的故事之种金子》(后来又陆续拍摄了多集以阿凡提为主角的美术片,它们被统称为《阿凡提的故事》)。
为了塑造主人公,创作团队两次去新疆体验生活,寻找阿凡提的原型和故事,终于使这个只在书面和口头上传颂的人物有了具体形象。
最有趣的是,阿凡提聪明中带着腹黑和狡猾,淡定中不乏揶揄和讽刺,经常为了替穷人出气,把贪婪的巴依老爷耍得团团转。
比如《种金子》这集中,阿凡提为了惩罚巴依老爷放高利贷、剥削底层穷人,就和几个朋友联手给他下套。
等对方忍不住过来打探时,他再透露说是从真主那里学会一种咒语,能够让金币像庄稼一样长出来十倍的收成。
结果巴依老爷信以为真,拿出了整整一箱金币。而阿凡提却将这些金币悄悄送给了穷人,然后骑着毛驴离开了这个地方。
“一个和尚挑水吃,两个和尚抬水吃,三个和尚没水吃……”相信在中国,没几个孩子不知道这段民间谚语吧?
当时在上美影厂,也有位动画导演看中了这点,找来儿童文学家编写剧本,拍成了动画短片《三个和尚》。
这部片子最厉害的地方在于,全片没有一句台词,只用寥寥几笔和简单色彩,就表现出了三个角色的不同性格。
同时,还把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画技法,和西方动画片的现代漫画手法相结合,让它看起来生动活泼又不乏艺术美感。
人才济济的上美影厂,除了有“万氏兄弟”、特伟、靳夕那些老一辈动画人,还有许多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毕业的新一代导演。
比如,为《大闹天宫》设计孙悟空形象的严定宪,《三个和尚》的导演徐景达,以及《雪孩子》的导演林文肖等。
《雪孩子》讲的是白兔妈妈出门去找萝卜时,给小白兔堆了一个雪孩子陪她玩,结果房子失火,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化为雪水的故事。
相比同期上映的其他动画片,《雪孩子》的故事并不复杂,也没有刻意炫技,但它却以真挚细腻的情感表达,给许多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《九色鹿》是根据敦煌莫高窟第257窟里的北魏时期壁画《鹿王本生图》改编的。
为了画出最真实生动的九色鹿形象,当年的创作团队花了两个月时间从上海出发,沿着丝绸之路抵达敦煌;
又在敦煌的千佛洞里呆了整整23天,对着丰富绚丽的壁画临摹了五大本速写,完成了动画片中所有背景场景的设计。
但也正因为这份不畏艰苦,最后的成片中,不仅基本还原了九色鹿的形态和原貌,也为观众揭开了敦煌壁画的神秘面纱。
1980年初,英国BBC想找上美影厂合拍一部动画片南宫NG·28注册,还提供了一个改编自《平妖传》的中国神话故事剧本。
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,《天书奇谭》中的很多角色形象都来自于戏曲造型,生旦净末丑俱全,非常有特点。
还比如,袁公是老生,有美髯胡须;县令是丑角,脸中间涂成白色;蛋生是娃娃生,扮演儿童类角色;蓝狐狸精是小生……
总而言之,这样一部有审美、有深度、有讽刺,却又点到为止不说教的动画故事,别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,放到现在也是相当少见了。
这段时期,上美影厂将创作重点放在系列美术片上,连续推出了多部脍炙人口的动画佳作,比如《葫芦兄弟》《邋遢大王奇遇记》《舒克和贝塔》等。
在改制初期,上美影厂还创作了一些带有实验性的动画作品,比如曾给很多人留下“童年阴影”的《魔方大厦》《十二生肖》等。
再加上《铁臂阿童木》等日美动漫的冲击,没有销售及商业片制作经验的上美影厂,逐渐失去竞争力,走向了没落……